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新征程上,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对此,我们必须有深刻认识和切实行动。
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是人口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内在要求。我国人口形势已经出现一系列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人口总量出现负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抚养比提高,传统上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人口红利”弱化,新的竞争优势必须立足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同时,我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新的增长动能关键要依靠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这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国际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但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产业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基础创新能力薄弱,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打破这一困境,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键要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
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根本保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当前,就业不充分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其背后既有增长放缓、产业变革带来的就业需求不足问题,也有劳动者自身就业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破解这一矛盾关键要靠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全面塑造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关键举措。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人力资本的短板依然突出。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接近10年,但人力资本水平随着年龄增长下降,一些群体受教育水平偏低,难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技能需求变化。新成长劳动力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但群体内部也存在明显分化。二代农民工等群体是新增劳动力供给的重要来源,尚存在人力资本水平不高与就业能力欠缺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也亟待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人力资源体系互促互动。加强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增强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并加强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人才汇聚的强大吸引力。同时,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人尽其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同世界·共北斗”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
意向区域: 长三角 上海 江苏-南京市 江苏-无锡市 江苏-徐州市 江苏-常州市 江苏-苏州市 江苏-南通市 江苏-连云港市 江苏-淮安市 江苏-盐城市 江苏-扬州市 江苏-镇江市 江苏-泰州市 江苏-宿迁 浙江-杭州市 浙江-宁波市 浙江-温州市 浙江-绍兴市 浙江-湖州市 浙江-嘉兴市 浙江-金华市 浙江-衢州市 浙江-舟山市 浙江-台州市 浙江-丽水市 安徽-合肥市 安徽-芜湖市 安徽-马鞍山市 安徽-铜陵市 安徽-池州市 安徽-安庆市 安徽-宣城市 安徽-滁州市 安徽-蚌埠市 安徽-淮北市 安徽-淮南市 安徽-宿州市 安徽-阜阳市 安徽-亳州市 安徽-六安市 安徽-黄山市
意向区域: 全国
意向区域: 全国